查看原文
其他

渔歌轻飏咨询师养成计划第33课“精神分析团体的组员筛选”

毛做莹 渔歌轻飏心理工作室 2022-10-20

渔歌轻飏第五期心理咨询师养成计划正招募,报名微信:13021089411

 

第三精神分析团体课程,学习精分团体的组员筛选。学习中感觉,筛选工作的重要性表现在:一方组员的构成影响着团体动力,一方面组员的筛选若到位,可以降低成员脱落率。

 

教学的第一部分是基本设置。周老师说,这些基本设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带来外在的稳定性,而外在稳定性则可以带来团体的内在安全性。这和个体咨询类似,咨询师要能提供稳定的客体功能,让来访者可以充分移情,呈现更多内心冲突、重演早年经验等。从精分团体的象征意义来说,象征着母亲的团体,其内在安全性无疑是重要的。

 

需要设定好的设置如下:一、人数。一开始就要在招募中将人数写清楚,不要产生变动。带团体初期经验中,前100个小时可以仅招募6-8个人。如果能招募到8个人(性别均衡)的团体更好,这样在各维度上都可以均匀,动力会更好,是精分团体的黄金搭配。

 

二、开组时间。开组时间需要每周固定,不轻易挪动,活动时间是标准的90分钟。

 

三、地点。地点应由带领者决定,且不挪动。故此,我们确定招募团体时,要确定一个可以完成团体历程的固定场地。确保每周的这个场地、时间,都可以供团体使用。

 

四、频率。同时间设置一样,需每周固定的频率进行团体活动,不可变更。

 

五、出席。带领者需确定组员可以按照规定出席。如果有组员在入组访谈时就声称某段时间Ta无法到场,那带领者就要跟进该组员是什么原因来不了?我们需确认,对方是否可能在给自己内心的阻抗预留位置。因此,要在一开始就规定好,任何一个组员的连续请假不能超过3次;一年内(40次)累计请假不许超过68次;两年内(80次)累计请假不许超过12次。

 

六、收费。在收费的时间、金额上,都要统一。在严谨正规的精分团体中,不存在市面上常见的——“几人团报费用减免多少、或几号之前报名费用减免多少的状况。在费用这个关键动力上,尤其要建立一个稳定支点。

 

七、报名程序。报名程序也要规范。比如一套完整流程:发布招募、发报名表、入组访谈、通知并缴费、再入组……要安然有序地开组。

 

在费用上,需着重理解一下。费用从缴费时间、金额上的统一,带来的不仅仅是稳定感,还有一种公平公正的感觉。同等的金钱,意味着每个人都被公平对待,并需要付出同等代价,没有人被特殊对待。

 

教学的第二部分,周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筛选工作中的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在入组标准中,最重要的标准是拥有强烈的动机,对自己好奇。组员怀揣着一些痛苦体验,没有用日常社交去宣泄将其浪费;带着一定期望,愿意进入团体成长;同时,这个组员也要有较高的冒险精神,愿意承担在团体内曝露的风险;有能力、愿望检视自己的行为;乐于开放、给予并接受反馈。

 

这些有很多都贴合神经症性水平成员的描述。因此,精分团体更适合神经症性水平的人,是有依据的。周老师提到,应在一开始就告知,进入团体是有风险的,比如当众暴露自己内心的风险,被其他组员攻击的风险等。并询问对方:你是否害怕担心,是否想过要去面对这些风险并进入?

 

针对以上对成员的筛选标准、基本设置,需知道对于那些一开始就明确表示不愿意面对风险、不能遵守小组规则的人,要拒绝。精分团体要求组员必须同意这些规则,不可商量。周老师说:这就像一个家庭中的父亲告知:我的家中有规则秩序,你要不要进入,要不要出生?。也许成员对此会愤怒不满,但允许表达,甚至向带领者发起挑战。

 

当然,这些也规范在言语(非人身攻击)中而非行为(付诸行动)上。带领者在此的态度是,可以包容并理解、处理组员的感受,但对于团体规则不容商量。虽然现实中的原生家庭添丁进口,不可能事先设定什么,但团体可以。于是,在这一部分事先起到约束,保证稳定安全,才可能为成员带来不同于原生家庭的纠正性体验。

 

在排除的标准上,第一,就是不同意遵守规则的成员率先排除。第二,不能按时出席的成员拒绝加入。第三,还经历危机事件前期未度过的组员,禁止进入(出于保护Ta们的目的,以防承受不了)。第四,动机过度的成员禁止加入。

 

比如过度理想化的人其急于得到非团体实际可以给予的,也包括低功能的边缘者、焦虑耐受能力较差的人、病理性自恋者,需排除在外。其中周老师也强调,反社会型人格者也是禁止加入的,因为反社会人格的动力与团体动力是相反的(原因可了解反社会人格者的驱力、情感、关系模式等)。

 

对于边缘型成员,高功能的边缘者可以参与(尤其是在连续谱上靠近神经症性水平的),而低功能的则尽量禁止参与。因为低功能的边缘型成员很难做到情绪自控,会因耐受不住而脱落。边缘型成员在团体中往往动作太快,带领者来不及接招(比如曝露太快太多或太付诸行动),并倾向于充满所有人的时间,引发大家的愤怒,因此招致的攻击令带领者还来不及处理,这个成员(尤其低功能)就可能迅速脱落。

 

但周老师说,有经验的带领者可以保护边缘型成员。比如,当Ta失控、想要成为团体中的控制中心时,引发团体其他成员的愤怒。这时,带领者若可以看到Ta为代表的团体动力,就可以将其解放出来,说:我相信Ta如此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我们成长过程中也曾这样过,渴望被关注并成为中心。这正是周老师说的,把团体看成整体来工作。

 

我们当然要关注成员的人格发展水平,但除此外,其实没必要一定要成员具备所谓的心理学头脑。因为带领者要相信,只要这个成员愿意检视自己、可以给予并反馈,则有能力在团体中发展出这样的功能。

 

很多学习过心理学的人,在参与精分团体时,会刻意追求所谓开放,过早过多曝露、检视自己,并否认团体存在的恐惧。事实上,团体有风险是需要缓慢开放的。

 

周老师说,一个精分团体也有其生命历程,有其发展规律需要尊重。那种感觉,就像是初生婴儿,忐忑不安、小心试探,确认这个世界安全,并渡过偏执分裂位,再到可以检视现实的抑郁位,此时感到安全,在横向的环境中认领、内化被自己丢失或没有的部分,逐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生命。因此,若带领者足够有经验,可以放心地做到退后、节制,只负责将这个团体创造的更安全、舒适,在需要父亲权威时,出来干预即可。

 

教学结束进入体验环节。我们的团体课程是以教学为目标的,因此体验就弥足珍贵,快速帮助消化、理解那些理论的部分。

 

团体刚要开始时,有两个成员去卫生间,于是大伙儿都沉默着。等Ta们回来后,团体才开始表达并工作。先是一个成员向另一个成员表达了对Ta的印象、感受。与第一次、第一次不同,第一次我们在互相试探、找边界;第二次我们更像在互相找链接(有许多移情内容);但这一次,我们更多在表达我是谁我会怎么建立与他人的关系我在交往中的习惯等等。有成员表达了对冲突的感受,就迅速有人回应并抚慰Ta;也有人在表达Ta现实生活中和人交往的事情;还有成员在称赞彼此的着装、仪表、性格、能力等。

 

同时,有组员就自己的工作环境及职场表达了不满,并谈到了自己在工作中对人际关系处理的态度。这时候,周老师出来干预了,她问到:XX,那么在我们的团体中,你也有同样的感受吗?就这个问题,该组员停顿了一下,给出自己的答案,并透露了许多关于边界感的态度。

 

这时候,团体体验已过去一多半,当这个成员谈起Ta在社交中很注重边界时,另一个成员提出与之相反的看法。对话逐渐深入时,有其他的组员因此感到张力时,便跳出来插进聊天,这边靠拢一下,那边贴合一下,要缓解稀释什么。这里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这一次的团体体验,我们更多在进行自我的表达,希冀建立链接,但同时划清边界,缓解初入团体的焦虑。通过和这个人说说话,同那个人聊聊天,来知道我们跟谁互动更舒服,同谁有更难相处、易有冲突。那个感觉,好像在确认自己在团体中以怎样的位置、节奏待着,是最舒服、安全的。

 

结束体验,进入讨论环节。就上文提到的团体表现,周老师作出了总结:我们做的事,正是团体初建阶段会做的事。建立连接、融入团体。那个阶段会让彼此更紧密,但是也会引发一些边界,一些不愉快,然后我们会慢慢消除。之后,大家会表达我是谁,在告知对方,像在潜意识里教对方—“你要怎么和我建立关系,在我边界的哪个圈里和我建立连接。

 

然后,在团体中插入有关边界感谈话的那个组员,表达了感受:如果自己做带领者,好像很难面对团体里的冲突,因为当这个对话发生时,感到了张力,于是跳出来两边都安抚下。

 

在这里,周老师说到:如果把团体看作一个完整个体的话,这里面有人在扮演超我,有人在扮演本我,也有人在扮演自我。就像这个三人对话一样,一开始持对立观点的两个人,就像是本我超我一样,当对话逐渐升温,总有一个人像自我一样来达成妥协。当带领者评估团体中的本我和超我打的不可开交,自我也没出来的话,带领者便要工作了,以防破坏团体动力及粘合度。

 

但是,周老师也说到:徐勇老师总是教导她说,当你觉得很想出来说话时,你就告诉自己再等一等。因为小组就像是一个自体,它自己可以工作,有人拉开了一个主题,总有组员出来工作表达。所以小组带领者是有限责任制

 

关于有限责任制这个比喻,大家都觉得很贴切。周老师谈到,虽然是有限责任制,但是带领者是时刻都卷入的。因为带领者需要很认真地倾听、观察,启用自己的感受,体验那些卷入带来的焦虑。若是不能时刻都卷入,那么当带领者想切回来时,会发现已经不知道发生什么了。即使是退后,也仅仅是不出来工作的退后,而非不卷入的退后。

 

之后有组员分享自己的收获——“有关对工作场所和领导的感受,其实像是对周老师的表达。周老师反馈说,每当我们在团体中听到一个组员在表达Ta对工作领导、老师的感受时,似乎是在谈论团体以外的事。但带领者要明白,大多时候,Ta都是在向带领者表达,因为无法直接说,所以借助这样的方式。

 

而我们看到,周老师在这部分工作了,这样的干预给成员带来一些思考,获得觉察。作为带领者,可以邀请成员表达:我听到你表达了对公司领导……的一些愤怒,我想起我也……,会不会你对我也有同感的感受。这样的干预,让成员从无意识到达有意识,知道自己在这部分无法直接地说出感受。

 

精分团体治疗和个体精神分析咨询有很多方法是相通的,干预的理论也有许多相通,但却有不同的艰难。要体验和渡过这些艰难,学习如何带团体固然重要,但在基础层面,我们作为组员去参加一个精分团体也很重要。

 

这和学习咨询也是相通的,理论的学习需要在感受的子宫内着床,再到现实世界中工作得到检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